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1 / 2)





  五年后。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费城。

  作为全美第五大城市,费城有一切经济发达城市通有的特性:拥挤,匆忙,交通堵塞。

  但作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干净、天空凛冽,建筑形态优美,美食文化多元,艺术氛围十分浓厚。

  这是一个古老又生机勃勃的城市。

  安德烈喜欢费城,不仅因为它美,还因为它接地气。

  费城的物价比起纽约、洛杉矶那种大都市还算实惠,校区周边食物美味,当然了,也从不缺夜生活。

  安德烈插着兜在路上行走,费城随处可见的自由涂鸦像常春藤一样蔓延在各个街区,云彩一大团一大团拥簇在一起,安德烈就这样一路穿插着小跑,穿过大学城核心街区,一路走进一栋高层学生公寓。

  安德烈有意大利人常有的样貌特征,身材高大,棕色卷发,眼窝立体而深邃,还有一双多情迷人的绿眼睛。安德烈性格热烈,善于交际,还被誉为是奥运会级别的划船手。这令他在宾大就读本科时期绯闻不断,其中几桩艳史至今仍为部分学生所津津乐道。

  安德烈今天高兴,不仅仅是因为刚结束了为期两周的夏威夷之旅,在旅行途中结交了二位法国美女,还因为他大学时期最好的搭档今天从纽约回费城了。

  眼下,就在这座公寓。

  安德烈嘴里哼着小调,坐电梯一路攀升到19层,然后找准其中一家,急促的按了几下门铃,以示自己着急想见面的心情。

  不多时,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位亚洲男性,二十三四岁的年级,身高比一般亚洲人来的要高,几乎跟安德烈持平,相貌端正,正常审美里是属于英俊的范畴。他身穿一件黑色毛衣配灰色休闲裤,袖子挽到肘关节,并把一只手搭在门框上,一见到安德烈的面,这位亚洲男性便用流利的几乎没有口音的英语说道,“安德烈,几年了,你按门铃的节奏还是这么有风格。”

  安德烈一把拥抱住眼前这位亚洲男性,高兴的叫道,“hale,我的兄弟,你可算回来了,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这位被称为hale的亚洲男性笑着跟安德烈拥抱了一下,说,“我不相信会比我带来的消息更好。”

  拥抱过后,二人进屋,安德烈轻车熟路的从柜子里拿了一瓶威士忌,拿着玻璃杯走到公寓落地窗前,脚下河景宽阔,周边城区尽收眼底,安德烈喝了口酒,说,“怪不得你总不想换地方住,你这地方真不错。”

  安德烈的朋友已经走进卧室,并且说,“屋里有点热,希望你不介意我换套衣服,要知道我也刚进门,你来的速度真够快的。”

  安德烈哈哈大笑,“我正好在附近吃饭,接到你电话就急忙过来,总之只要你别光着出来,怎么都行。”

  说完,安德烈又喝着酒打量了一下房间内饰。

  整得来说,是一个单身男人常有的居住风格,家具一切从简,装修偏北欧风格,然而东西乱摆成一团,沙发上堆着几件衣服,一堆书,一个pad,还有一个手写笔记本,笔记本上面别着一根笔。客厅没什么东西,冰箱旁边摆着一个小黑板,上面画着几个曲线方程式,还有一行行蝌蚪似的备注,十分有学术风格。

  安德烈突然没由来冒出一句,“我说,你们中国人是不是对数学有什么奇特的种族天赋?”

  正说着,那个男人走出来了,他换了一身轻薄的单衣,接过安德烈递过来的酒瓶,在玻璃杯里倒了小半杯酒,然后半举着杯子说,“我们只是数学基础教育比较早,这个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还有,这次回来是想告诉你,我们的计划,胜利在望。”

  安德烈对此并不意外,早在一个月以前,他的搭档要去纽约,安德烈知道他是为什么而去的。他俩是宾大本科商学院同一期的同学,在上学之前,安德烈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跟中国人做搭档,更别提一起干点什么事业。

  倒不是说安德烈有多么强烈的种族歧视。安德烈传承了意大利风土独有的那种浪漫开明的天性,这个天性在择偶方面发挥的异常淋漓尽致——安德烈对于欣赏美丽的女性,从不会因为肤色和语言、文明障碍产生隔阂,他本性里也确实没有那么重的排他性。

  但交友和择偶又不同。

  择偶,你可以单纯的因为一种人类形态的美感而迷恋、欣赏一个人,甚至可以省略许多步骤,直接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在两个语言不通的人之间产生人类社会共情和随之滋生的荷尔蒙,毕竟肢体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

  但交友,尤其是合伙干事,那完全是一种内在层面的交流,是一种性格,精神,文化,社会观的碰撞和磨合,对于两种文明体系下长大的人,安德烈不认为这样的两个人可以相处得很融洽。

  不过宾大入学那年,学校分配宿舍,给安德烈分了这么一个中国舍友,倒是使安德烈以往对于中国片面化认知发生改观。

  回想安德烈在宿舍公寓里与新舍友的初次见面,这位中国舍友一身运动装,坐在沙发上操作电脑,见有人进来,他抬头,随即站起来,善意的向安德烈伸过手,“你好,我叫徐皓,你可以叫我hale。”

  安德烈当时脑子一愣,直接问了句,“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这句话问的其实有点冒昧,但被问话的人并没有露出任何被冒犯或者尴尬的神色,而是十分自然又带着微笑的回答道,“中国人。”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中国山西,顺带一提,我们那里的面条很好吃。”

  不知道为什么,安德烈总觉得这位名叫“hale”的室友再说起自己家乡的面条,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和优越感。

  但,一说到吃,尤其是面条。

  身为意大利人的安德烈立刻感觉到一股热血在往头上涌。

  安德烈怎么也没想到,他跟一个中国男人建立深厚友谊的第一步,竟然是从讨论意大利面和山西面条哪个好吃,继而发展到意大利美食和中国美食那个更牛逼,这种命题辩论里面发展出来的。

  再说到这个叫徐皓的中国人,给安德烈的第一感觉,就是交谈很顺利,还挺有趣。

  首先,这位同学虽然是在中国长大,但英语说得非常流利,不仅没什么亚洲口音,还有隐隐一股子不大明显的英国味,然而他本人又说没在英国长期生活过,这让安德烈百思不得其解。

  其次,他本人不是那种东方民族常有的拘谨,内向的性格,这个中国同学对于西方的社交文化非常熟悉,也应付的很自然。他为人乐观,外向,善交友,学业优秀,在团体活动中颇具向心力和领导能力,甚至身上有一种特质,可以在交谈时很容易博得别人好感,令别人轻易就相信他口中所说的话,同时,又不会冒犯到别人。凭借这种谈判优势,hale几乎没多费力就在上学期间打入了校内白人圈。

  至于优渥的家境,安德烈倒是没太在意,能来就读宾大沃顿商学院的学生,个个家境殷实,于是突显的个人能力反而会变得很招眼球。

  正当安德烈神游天外回忆过往时,却听他的搭档突然开口,说,“对了,有件事还没告诉你,我近期准备回国。”

  安德烈一愣,问他,“什么时候?”

  徐皓一口灌了玻璃杯中的酒底,说,“硕士拿下来就走。”

  安德烈皱着眉思索起来,“下个月?可你不是刚从纽约回来吗,不接着做了?”

  徐皓知道安德烈指的是什么,但是他没有正面回复,而是笑着敲了敲桌子,道,“互联网,朋友,互联网。现在是21世纪,我不用每天待在一个地方守着。不过说实在的,马修下个周从英国回来,我约了他去拉斯维加斯,疯一把,顺便分赃。你怎么也得腾出时间跟我走一趟。”

  安德烈听徐皓这么说,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意义,就耸了耸肩。几年的交情,早在当年打算合伙炒期货之前,安德烈就知道徐皓有毕业回中国发展的打算。

  然而现在一提起分赃,听起来跟大家要散伙各奔东西似的,安德烈难免觉得有点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