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节(1 / 2)





  甄闵瑶就在门口站着,红着眼圈,胸口微微喘着气。

  “母亲又让父亲给那个沈元歌安排什么?咱府上养着她们姐弟俩还不够么?”她心里实在憋屈,连行礼都顾不上,直接就问。

  姜氏见她不对,压沉声音道:“瑶儿,你说什么呢?”

  甄景为看见甄闵瑶像是跑过来的,璎珞纠结,鬓发也有些散乱,脸色不由得挂了下来:“这么晚了,你不快去安寝,冒冒失失闯到大人房中像什么样子?”

  甄闵瑶扁起嘴:“父亲这就嫌我坏了规矩了,是是,果然她一来,各处就没我的好儿了,就连哥哥…”她说着说着,又要掉金豆子,姜氏到底是女人,猜中七八分,生怕她越说越离谱惹甄景为生气,伸手把她拉进来:“你这说的什么话?”

  她止住甄闵瑶的话,转头对沉着脸的甄景为道:“老爷,瑶儿一定是宴上甜酒吃多了,才这么没遮没拦的,妾身好好说说她,天色不早,老爷先去安歇吧。”

  甄景为平日就只专注官场,并不上心内宅之事,见甄闵瑶这般,尽管十分不虞,但如今心思全在沈元歌和大宦黄尤身上,也没精力追究,皱眉冲她摆摆手,就离开了。

  姜氏这才松了口气,对甄闵瑶道:“这几天到底怎么回事?你以前可是十分乖巧的。”

  甄闵瑶低了头,去转手中的手绢,好一会儿才吐出一句:“我不喜欢沈元歌。”

  姜氏如何不知道她,心思有些复杂,却还是道:“元歌进府来,也算给你添了个妹妹,再者,虽然府上添了两个人,你也还是咱家独一无二的嫡长女,平日该有的吃穿用度可曾少了半点?你怎么能因为这事来质问长辈?”

  甄闵瑶眉头蹙起:“我就是不明白,她有什么好的?”

  “她有什么好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好能对我们有多好。”姜氏想着这样小女孩心思下去可不行,索性教了她,“倘若她能对我们府上有助力,甄家在她身上花些功夫又如何?总归得益自身,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你要明白。”

  甄闵瑶睁着眼睛,缓缓摇头。

  甄氏叹了口气,关上房门,拉她往炕上走去:“你过来。”

  ...

  教习沈元歌的李嬷嬷来了也有一段时日了,今天甄母记挂起来,便趁着早晨问安的时候把她也请了来,沈元歌和李嬷嬷到甄母房中时,桌上摆了些什锦果品,想来是特地给嬷嬷备的,姜氏和甄闵瑄都在,只是不见了甄闵瑶,屋里还算热闹。

  甄母让陈嬷嬷招呼人坐下,热络地和她聊了几句,才问起沈元歌教习进度的的事,李嬷嬷笑容满面,显然对沈元歌这些时日的表现非常满意,看了姜氏一眼,道:“夫人之前还说姑娘礼数生疏,依奴看,实在是过谦了,姑娘知书达礼,丝毫不逊于京中贵女,倒教老奴不知道从何教起了。”

  沈元歌低眉道:“嬷嬷折煞阮阮了。”

  她当然只是嘴上说说,她在深宫待了十年,什么繁文缛节对她而言都是轻而易举,前些时日也没有故意藏着掖着,该如何如何,看在李嬷嬷眼中自然十分惊艳——沈元歌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李嬷嬷已经将前些日子沈元歌的表现祥详尽尽夸了一遍,殷殷笑道:“反正是个轻松差事,李嬷嬷连声应下,殷殷笑道:“表姑娘万事都好,且奴瞧着,身上自有一份宫廷气度,也不知是不是缘分使然,有富贵之命呢。”

  此话甫一出口,周遭热闹的空气却冷却了下来。

  姜氏之前是交代了让李嬷嬷帮着掌掌眼,却不曾想她会当着甄母的面说出来,不免心虚,甄母却不知联想到什么,神色间浮现出一丝悲伤,笑意也慢慢淡了。

  姜氏忙道:“嬷嬷这样说,我和老太太可放心了,”她转向甄母,趁这个空子将事情扯入正题,“元歌来咱们府上也一个多月了,但京中人事想来还很生疏,正好下月二十三国子监宋祭酒的母亲过七十大寿,妾身想带着她和闵瑄一同去赴宴,开开眼界,左右礼数已经熟悉,也不怕失了礼。”

  沈元歌听到她的话,抬眸看了姜氏一眼。

  终于到这一天了。

  她口中的宋祭酒是宋婕妤的父亲,宋婕妤恩宠正隆,宋家也跟着水涨船高,虽然祭酒官从四品,并非特别高的官位,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国子监之首,掌着所有贡生监生的课试升黜进学,凡府中有苗子的官宦之家谁敢得罪?说白了,凭他再老子的官,为了自己儿子,在他跟前也得装孙子。

  两个姑娘都大了,正是婚配佳龄,甄母原本就有多让她们出去见识露脸的打算,放下被姜氏的话拉回神思,自然没什么异议,可沈元歌心里却绷紧了弦,她知道,这个宴席至关重要。

  因为前世,皇帝曾派大宦黄尤亲自来宴上赏赐寿礼,以示恩宠。

  甄景为就是不知如何事先得了消息,借此机会买通黄尤,在皇帝跟前荐了她。

  这事是她入宫许久后皇帝顺口提及黄尤举人之功时才知道的,虽然黄尤所做的可能就是看中她之后在御前提了一嘴,却是他上辈子被隐藏住的转折的真正开始。

  把事情扼杀在萌芽里往往事半功倍,沈元歌明白这个道理。

  她脸上浮起一丝模式化的微笑,道:“有劳舅母费心安排。”

  姜氏亲切地应了她两句,甄母却好像又回到了刚才那个失神的状态里,沈元歌正觉得有些奇怪,便听陈嬷嬷上前笑道:“别光干坐着说话了,吃些点心吧。”

  直到膳后送走了来人,房中静谧下来,甄母坐在木炕上,缓缓叹了口气:“陈娘,李嬷嬷说阮阮身上有宫廷气度,可是因为她娘亲的缘故?”

  他们走后,陈嬷嬷心就一直悬着,听见她果然这样问,一时间觉得唇齿凝塞,劝道:“老太太这话从何说起呢?四姑娘并未沾染过宫廷,更别提表姑娘了,想是李嬷嬷觉得表姑娘稳重,才如此夸奖的。”

  甄母眼中现出哀戚之色:“总是我对不住雯雯,让她空等了那么多年,到了还嫁给了别的男子。”她用帕子压了压湿润眼角,又道,“你说,倘若我当初允她再多等两个月,她是不是就不会抱病而终?”

  陈嬷嬷身形一动:“老太太,人生各有命数,又岂是您的过错?姑娘虽走的早,却也算嫁得良人,您别自责了。”

  甄母闭上眼睛,摇了摇头:“她一向乖巧,终于还是听了我的话,可若重来一遍,我一定会让她再等等,只要她顺心随意了,即便嫁到云南去又如何呢?”

  ...

  这几日萧廿好像真的很忙,只是每日还坚持抽出时间回来,里外一趟趟地跑,沈元歌有所察觉,便道:“我这里不用成天都守着,你若有自己的事去办就行,兆麟这几天也在打点国子监的事,府上没什么好忙的。”

  萧廿本想回绝,沈元歌又道:“放心,我又不扣你的例银。”

  萧廿瞥了她一眼,就看到沈元歌揾着腮,笑眯眯地瞧着他,自己也轻笑一声,转身走了。

  他最近确实忙,只是自己才来国公府找到沈元歌时,就觉得这姑娘缺少安全感,所以才不愿离开,虽然不知道能帮到什么,但是把她安在眼皮子底下便能放心一些,这几日倒是从她身上看不出先前那种紧绷的感觉了。

  沈元歌望着他修长劲挺的背影,唇边抿出一个浅浅的梨涡。

  春菱过来笑道:“姑娘心情好像不错。”

  沈元歌冲春菱弯了弯眉眼。

  有人愿意守在自己身边,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能让无依无靠的无助感得到缓解。